【双城记】苏州河畔的时空折叠:上海老城厢与未来城的对话录 清晨六点的苏州河,倒映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天际线:西岸AI大厦的玻璃幕墙折射朝阳,东岸四行仓库的弹孔墙沉淀夜色。这种时空并置的魔幻现实感,正是上海最独特的城市叙事方式。【第
【梧桐深处:衡复风貌区的百年新生】 【本报特约记者 林微雨】2025年初秋的午后,当武康大楼的弧形阳台上,法国设计师Antoine用3D打印技术复原1924年的铸铁栏杆时,安福路话剧中心的演员们正排演着以邬达克为主角的新剧,
【记忆重构】从煤球炉到元宇宙:上海里弄生活的数字转世录 【首席城市考古员 申忆】2025年夏末,当90岁的张阿婆在VR眼镜里重访已消逝的福康里,当00后游戏设计师用区块链技术保存老虎灶的烟火气,上海正在进行人类城市史上最浪漫的抢救性存档
【双城记】上海与苏州:千年水脉滋养的现代共生密码 【首席城市观察员 吴江】2025年立秋,当上海青浦华为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与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实验室通过全息投影召开晨会,当昆曲演员在朱家角课植园与豫园九曲桥同步演出《牡丹亭
【城市密码】梧桐区与天际线:解码上海的双螺旋基因 【首席记者 周明远】2025年盛夏,当武康大楼的投影艺术展映照在"上海中心"的玻璃幕墙,当永嘉路老洋房的AI管家与北外滩未来社区的机器人管家隔空对话——这座城市正以惊人的包容力
【城市更新特别报道】从厂房到秀场:上海工业遗产的当代叙事 (首席记者 吴明)杨浦滨江的上海制皂厂旧址,机器轰鸣声已被艺术家的交谈声取代。这座建于1923年的工业建筑,如今是亚洲最大肥皂主题博物馆"皂梦空间"。"我们保留了所有生产线,"
【城市观察】当历史遇见未来:上海老建筑的重生密码 (首席记者 沈墨)在苏州河畔的福新面粉厂旧址,32岁的建筑师林楠正在调试全息投影设备。这座建于1913年的工业遗产,如今变身为"数字粮仓"艺术空间。"每块砖都有记忆,"她抚摸着斑驳
【城市新浪潮】外滩源的元宇宙实验:当历史建筑遇见数字艺术 第一章 砖墙上的数字壁画(圆明园路AR艺术走廊)晨光中的圆明园路,花岗岩建筑立面正上演着数字艺术的奇幻秀。游客用手机扫描墙面的特定标记,百年前的汇丰银行壁画就会在屏幕上"
【城市观察】苏州河畔的"第三空间":上海新型城市公共生活样本 第一章 水岸书房的晨读者(06:00-09:00)清晨的苏州河静安段,"河畔书房"的玻璃幕墙映照着晨跑者的身影。这个由旧仓库改造的24小时阅读空间,藏书量达3.2万册,其中关于上海历史的专架
【城市微观史】亭子间到元宇宙:一个门牌号的百年漂流记 第一章:铸铁门环里的密码(1921-1949)在17号前厢房地板下,记者发现了一本1947年的"房契日记"。房管所退休职工周老伯解读道:"当时二房东用洗衣粉盒子装押金,每个盒子暗藏不同折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