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历时四个月走访上海及周边10个城市,记录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创新实践


爱上海419论坛
(本报首席区域经济记者 李岩)清晨6:30,昆山花桥地铁站的跨省通勤族刷"沪昆通"卡进站;上午10:00,嘉兴科技城的科研团队通过视频与张江实验室联合攻关;下午3:00,太仓港的集装箱正通过"沪太同港"系统自动调度;晚上8:15,苏州金鸡湖音乐厅的演出通过5G+8K技术同步直播至上海文化广场——这些流动的画面,勾勒出上海都市圈"1+8"城市群的生动图景。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海与周边城市日均人员流动量达328万人次,跨省市企业投资额同比增长23.7%,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覆盖事项达142项。国家发展改革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司司长张江评价:"上海都市圈正在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样板。"

记者调查发现区域协同呈现四大突破:首先是"产业链共舞",特斯拉超级工厂带动苏州、无锡等地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其次是"创新链耦合",G60科创走廊沿线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第三是"交通网融合",沪苏湖铁路通车后形成"90分钟交通圈";最重要的是"服务链共享",跨省异地门诊直接结算覆盖医疗机构达1.2万家。典型案例包括: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38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带动商务流增长45%;"江南水乡游"文旅品牌年接待游客2.3亿人次。

协同效应体现在三个维度:1)经济维度,都市圈GDP总量突破15万亿元;2)民生维度,跨省社保转移接续办理时限压缩至5天;3)生态维度,太湖流域水环境协同治理达标率提升至92%。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指出:"上海与周边城市正在形成'强核-多极-网络化'的新型空间格局。"

随着《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深入实施,三大趋势加速显现:1)2026年前建成"轨道上的都市圈";2)培育10个世界级产业集群;3)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预测:"到2030年,上海都市圈将成为比肩东京湾区的世界级城市群。"(全文约3980字)
上海贵族宝贝自荐419